與那國語簡介

琉球諸語,在日本又稱琉球方言,琉球人則以「島語」稱之,是琉球群島一系列本土語言的統稱,分類上屬日本琉球語系中的琉球語族,主要分佈在沖繩縣全境以及鹿兒島縣奄美群島。

由於琉球族的形成與發展有著複雜的歷史和背景,再加上琉球群島獨特的破碎地理環境,使琉球諸語有較大的地方差別。琉球諸語主要劃分為兩個語群以及八個不同的語言: 北琉球語群,包括奄美語、國頭語、沖永良部語、與論語、首裡語(沖繩語);南琉球語群,包含宮古語、與那國語、八重山語。八個語言之間語音、詞彙和語法都有一定的差別。關於琉球諸語的起源眾說紛紜,而語言學界的說法是,琉球諸語是在公元7世紀以前從古日語演變而來,並在11世紀前流傳至琉球群島。

琉球國的官方文字為漢字和日語假名,但由於琉球國統一後仍一直與中國保持著宗藩關係,許多公文都已漢文書寫。琉球民間多以夾雜有少量漢字的平假名記載琉球諸語,其中最著名的琉歌集《思草紙》亦是使用平假名記載的。1879年,琉球處分官松田道來到琉球,帶了日本軍隊與警官強行進入了首里城,並宣布廢除琉球國的命令。同年4月,大日本帝國政府在琉球之地設置沖繩縣,而琉球國自此正式滅亡。

統一後的大日本帝國政府在新的沖繩縣實施同化政策,其中包含禁說「方言」,而這標籤一貼上後就改變琉球諸語的未來。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更有琉球人因操著沖繩語而被視為間諜,隨後遭日軍處決。戰後,沖繩縣遭美國軍事占領,而部分沖繩人為了對抗美國政府而成立沖繩縣祖國復歸協議會,並主張琉球重新回到日本的統治之下。此時許多琉球族的政府官員轉而將沖繩「日本化」,而並非尋求美國軍政府最初提出的「琉球化」與「獨立」。這些政策無疑對於琉球諸語來說是另一波浩劫,而琉球諸語也漸漸地淡出社會,隨後淡出家庭,成為年長者的記憶。沖繩縣回歸日本後,琉球諸語在日本國內仍然被認為是日語的方言。 20092月,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出了世界上2500多種瀕危語言,中央沖繩語、國頭語、宮古、八重山語、與那國語都被以「語言」的身分列入其中。